女人轩
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女性健康 > 女人保健日常保健 > 秋冬季节养阴 秋天进补五忌三宜

秋冬季节养阴 秋天进补五忌三宜

日期:2022-11-18     来源:www.wxzzcn.com     作者:未知     浏览906    

立秋将来天气虽然早晚凉爽,但白天仍有“秋老虎”肆虐,所以,人体极易出现倦怠、乏力等状况。依据中医“春夏养阳,秋冬季节养阴”的原则,秋季进补是很必要的,但切不可乱来,须做到“五忌三宜”。

进补要五忌

1、无病乱补。既增加开支,又害自己。如过量服用鱼肝油可引起中毒,长期服用葡萄糖会引起发胖与血中胆固醇增多,诱发心血管疾病。同时,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有害,觉得“多吃补药,有病治病,无病强身”是不科学的。

2、虚实不分。中医觉得,不是虚症患者,不适合用补药。虚症又有阴、阳、气、血之分,对症服用才能有所补益,不然,事与愿违,有害身体。

3、进补必肉。动物性食物无疑是滋补佳品,不只有较高的营养,而且味美可口。但肉类食品不容易消化吸收,若多吃,对胃肠功能已衰退的老人常常是不堪重负。而肉类消化过程中的某些“副商品”,如过多的脂类、糖类等物又总是是致使心脑血管病及癌症等容易见到病、多发病的原因。

另外,不少人日日有荤腥,餐餐油腻,这类食物代谢后产生的酸性有毒物质需准时排出,而生活步伐的加快,使人排便无规律甚至便秘。因此,在进补的同时,亦应看重大便的通畅。

4、恒“补”不变。有的人喜欢按个人口味,专好某一种补品,又从多年不变进步成偏食、嗜食,这对健康是不利的。由于药物和食品既有保健治疗用途,也有肯定的不良反应,久服多服会干扰体内的营养平衡。特别是老人,不但各脏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衰退,需要全方位地系统地加以调理,而且不一样的季节也有不一样的需要。

5、越贵越补。凡进补均有肯定的对象和适应症,应依据需要来确定药膳,“缺什么,补什么”,不要凭补品价格贵贱来分高低,特别是老年群体,更应以实用和价廉为滋补原则。要预防以药代食。重药轻食不科学。

秋天长达3个月,每一个时段的天气、环境与人体生理都不同,进补的方法与内容也应随机作些微调。

故而进补有三宜。

初秋调理脾胃

调理脾胃功能,力争将炎夏留下的倦怠乏力、胃口不佳等症状尽快消除,为进补打好基础,谓之“底补”。现代医学觉得,在秋天的调整适应阶段,应预防骤用补品致使很难消化吸收,从而引发腹泻等疾病。遵循的法则一是益气养阴、气阴双补,二是预防燥邪入侵。食补应以润肺生津、易消化的食品为主,如奶制品、鱼、瘦肉、禽蛋、豆类、新鲜蔬菜、莲藕,辅以萝卜、番茄、银耳、梨、柿子等。其中,莲藕为上品。莲藕含很多淀粉、蛋白质、维生素B、C和脂肪、碳水化合物及钙、磷、铁等矿物质,肉质肥嫩,白净浑圆,口味甜脆。生食能凉血散淤,熟食能补心益肾,男女老幼皆宜。食法不少,容易的有炒藕丝、炸藕夹等。

中秋滋阴润肺

伴随秋意的加深空气日渐干燥,对肺的侵害也渐趋紧急。故进入仲秋后,应当滋阴润肺。食物有芝麻、百合、梨、木耳、蜂蜜、萝卜、甘蔗、莲藕、菱角及大多数蔬菜。凉爽的气候使人胃口大开,鸭肉、海参、鸡肉便成为餐中佳肴,牛肉、鸽肉等平和之品也可适合开禁。不过,对于羊肉、狗肉等温热食物,除非阳虚体质者,还是要尽可能少吃。菱角营养丰富,易消化吸收,具备健脾养胃、补肾养血之功。菱角中的碳水化合物高达34.6%,而脂肪仅占0.2% ,并含有丰富的钙、铁、磷和维生素,不容易使人发胖。将菱角和瘦肉或牛肉共煮,味道既鲜美,又能缓解神经痛、头痛、关节痛和腰腿痛等症。也可用菱角200克,红枣10克,花生30克,加入红糖适当,做成“大补汤”,适合体虚老人、脾胃虚寒的产妇、贫血与气管炎病人。

晚秋垫底冬补

晚秋进补有两大意义:一是深化秋补,二是为冬补打基础。此时,人体精气开始珍藏,进食补养之品易吸收储存,能够帮助增强体质。除上述素食外,可适度增加荤食量,如鸡肉、牛肉、猪肝和鱼肉等。素食中菊花值得推荐。容易的使用方法有菊花茶、菊花酒(干菊适当泡于低度白酒中,24小时后饮用)、菊花粥(粳米100克,加水煮粥,将熟时,加入菊花煮开);稍复杂一点的有菊花肉丝、鸡丝、猪肝汤等。从为冬补垫底的角度看,中药芡实为最好选择。芡实含有碳水化合物、蛋白质、脂肪、钙、磷、铁、核黄素和维生素C,具备滋养强壮、补中益气、开胃止渴、固肾养精等多种功能。做法也可不拘一格,如将之与瘦肉或牛肉共煮,或芡实60克,红枣10克,花生30克,加红糖适当炖汤。